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風起雲湧的北非革命2011

日期: 2nd March, 2011
地點中大何善衡工程大樓1021
講者: auknife,



摘要:

新年流流,突尼斯、埃及、也門、約旦、伊朗、巴林、摩洛哥到利比亞,北非“不知怎的”發生了連串事件。傳媒的用詞由“騷亂”到“示威”到“革命”,飄忽不定。其實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這麼複雜,當然是不知道的了。

在這一講,我們會為大家簡單介紹北非/中東這經常被報導卻不被了解的地域,並抽出一個極度精簡的故事讓大家從近期紛繁的報導中理出一點頭緒。

Reference:
0. 世界地圖
1. Al Jazeera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Reuters (路透社),Guardian (衛報)
2. 左翼學會於中大本部文化廣場的展板
3. 今日的伊斯蘭——穆斯林世界導論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對第廿二講的意見---Adam Fok

一排曲線之下
有兩個並排的圓
兩旁有鉤
掛著迷人的角度

角度之上
畫一細線
你隨即抗議


你說 你拆解我
我說 我了解你

你說 你的鉛筆太尖
我說 你的耐性太少

你說 你忽略我的靈魂
我說 我寫實你的任性


你生氣了
撅起小嘴
不讓我畫眉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結識音樂的第一課

日期:23rd, Feb, 2011
地點:樂群館梁雄姬樓林耀明夫人堂
講者:Adam Fok

摘要:

想一想,你何時結識音樂?音樂帶給你甚麼?你有沒有製作音樂(例如練習過程,即興演奏,作曲作詞以及合奏等)的經驗?

大家先假設自己還沒有接觸過音樂。我會作為導遊,嘗試帶領大家重新結識我心目中的音樂。音樂既不神秘,也不昂貴。

你有甚麼想聽的音樂?有甚麼歌打動了你的心靈?歡迎大家在這裡提出你想聽到的音樂(請順道Post Youtube link),或者給我電郵。我的專長是舊歌(中英也可)以及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流行歌,如果可以我會盡量滿足你的願望。

另外,歡迎大家自攜樂器Jam歌,讓我們渡過一晚快樂的音樂派對!不用擔心出錯,因為它是表演的一部份。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倫理學初探

日期:2011216(周三)
地點中大何善衡工程大樓1021室
講者
:鄭家榮

摘要:
「你的老婆和母親同時掉了落海,但兩個只能救一個,你會選擇救一個?」這個耳熟能詳的問題對於男士來說絶對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要解答這個難題,倫理學也許可以提供一點啟示。在下一次的星夜無垠學術交流會,我會嘗試簡介一些倫理學的基本理論給大家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有所幫助。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對第廿一講的意見---Adam Fok

人討論「我」的時候,都傾向把「我」割裂二分,稱為「靈魂」與「肉身」。「靈魂」普遍與性格、思想、心態、智慧有關,而「肉身」的定義則明顯得多,不用細表。有人認為肉身使靈魂腐朽,也有人認為肉身是提昇靈魂的工具。人死後,靈魂可能與肉身一起同歸於盡,也可能飛升(或者可能是回歸)到形而上的世界──稍為離題,「形而上」這個概念真是方便好用,世事總可以被「形而上」的眼睛看透了。


當靈魂與身體互動,就產生了記憶。靈魂或會受到記憶的指引,指導著身體,在物理定律的限制下製造事件,然後靈魂借助身體的接收器,以記憶的方式儲存往事。人不斷重複著這個循環的過程。除了靈魂,身體也可以承載著記憶,如傷疤、眼袋及淚痕,不過毫無疑問,我們對靈魂主管的記憶更著緊──我們更著緊傷疤、眼袋及淚痕背後的故事。

記憶可靠嗎?先撇開它「會流失」的特性不說,「攻殼機動隊」示範了「植入記憶技術」的可怕之處。會中亦討論過記憶能否用來識別「我」。我們似乎都同意,單是記憶還不足夠界定「我」,即使它支配著我們的人生。

在一個關於人文的課堂上,剛巧遇上探討愛情的課題。導師先設下了陷阱,問同學的「擇偶條件」,然後問若果他/她沒有了那個條件,你還會愛他/她嗎?然後他再追問,你愛他/她的甚麼?是他/她令你欣賞的性格或外表,還是他/她本人?如果你在另一個他/她發現了那些條件,你會否移情別戀?在坐的同學當然非常不服氣,認為他強把性格外表與他/她本人分開。導師只好退半步,說這個分割法是柏拉圖的主張,但並沒有認輸:即使這個主張是錯,那堆問題依然有效。

我想關鍵是回憶。所謂「擇偶條件」只是一扇窗,讓窗外的第一口新鮮空氣走進生命。真正把兩個人結合在一起的,是彼此共同創造的經歷。若是「真愛」,「擇偶條件」就會完成它的使命,永久被塵封,不讓溫暖流失;若是「交易」,它則是一道稱職的逃生門。當「我」與其他的「我」擦出火花,「我」的本質變得更為複雜。

但複雜又如何?講者亨利即使不能以此講完滿地解答甚麼是「我」的本質,但他還是這樣活過來,繼續享受生活,繼續找尋著幸福。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對第二十講的意見---Adam Fok

再一次多謝符教授非常詳盡的搖滾樂介紹。在長達三小時的演講裡,教授論盡英美搖滾的正史野史,包括樂器聲效的演進、唱片公司的鬥爭、天皇巨星的風流軼事與濫藥悲劇以及潮流的更替等等。

剛讀過林振強(已過身的填詞鬼才)的自傳式玩笑文集<又喊又笑>。他成長於香港的六七十年代,單純為了結識女孩而不惜「血染」結他,與友人組Rock Band,遇見年少的許冠傑及周梁淑怡。英美的搖滾病毒傳給當年香港的純真少年,少了歌曲背後的迷幻與潮流背後的算計,多了一分戇直。或許後生符Sir都是芸芸純真少年之一,搖滾樂浩蕩歷史之下,也有屬於他自己的年少輕狂。

我的多年Youtube生涯裡,欣賞過時老餅音樂的時候,都會看看其他用家的Comments並不是所有Comments都是垃圾的讚好與批評。有些歌曲歌詞會觸動某地某人的某時某刻,結果音樂就纏住他,於是某他會留下他的個人經歷如何與這首歌扯上關係,某他甚至會寫自己如何因為這首歌而得到救贖。

雖然大部份的搖滾樂都比較喧鬧,有些更是胡鬧荒誕,但有一些其實是言之有物。經得起時代洪流的淘洗,仍然屹立不倒的,我們稱之為經典。以這一首歌為例子:
然後過了廿多載,改了名字與信仰的他,以歲月沖刷過的聲音再演譯同一首歌:

當你不如意時會想起Let it be,贏了比賽後會高唱We are the champion 悔不當切時會哼Yesterday,然後就是The end of the world。還有懷緬不羈從前的Desperado,不知所云的Stairway to heaven以及回歸自然的Earth song。當音樂走進生命,生命就多了一個維度。

林振強對於自己要面對散band的命運,寫道:「好玩,但玩夠了。」他這樣總結自己的夾band生涯:「原來每個人,夾band不夾band也好,都有一首上天派發給他去唱的歌」。我想,我還未玩夠。即使上天派給我唱某一首歌,我也有權利用我的空閒涉獵其他歌吧!所以,我決定騎劫第廿四講,舉行一次音樂派對,讓臥虎藏龍的與會者一展身手,也讓不竅音樂的與會者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期待吧!題目與摘要容後公佈。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素描班沒教的速學寫實派

日期: 9th, Feb, 2011
地點:中大何善衡工程大樓1021
講者: Core Lo

不需任何繪畫底子(有邏輯底子更佳)
快速學會寫實繪畫
記住帶鉛筆擦膠和一些A4紙
含理論,心法和workshop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對第21講的借題發揮---Wolf



世界是一個關係脈絡(web of meaning)
我只在乎這脈絡是否完整,豐富

至於世界背後是寄存在電腦上還是甚麼的,
我都不在乎
懷疑論者們甚麼世界是不是真的問題,
我都不關心

「我」是世界這關係脈絡中一簇緊密接連的Node
「我」之所以能獨立於世界中存在,是因為「我」
只透過特定的Node和世界連接起來,
而世界只能透過這些特定的Node影響著「我」

向使世界能直接改變「我」的內部
「我」將不復存在
「我」將融於世界之中

「我」是一個黑色盒子,
你不能在盒子裏找到「我」,
因為「我」就是那個黑色盒子

黑色的盒子上沒有任何記認,
假如「我」真有甚麼本質的話,也只能在盒子的「Output Channel」中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