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Ben對區刀意見的一點回應

多謝區刀的回應,但我認為第2點至第4點說服力嚴重不足(或曰assumption太多,而且assumption不少都較武斷)

我認同第1 點,但想先補充一下,Sodiumdiscussion提過英國對香港的貢獻很大。但我認為沒有大陸內戰、經濟鎖國、政治運動、飢荒等,香港的轉口港地位以及經濟起飛時必需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均不會存在,沒有這些條件,香港如何有今日的成就? 沒有南來的知識分子,如何有如此迅猛的高等教育發展?(CC, NA, UC怎可能存在? 中大怎可能存在?) 沒有上海江浙一帶的南來資本家及其資本,何來工業起飛? 因此我認為香港經濟起飛其實只是機緣巧合,就如威尼斯、熱那亞一般,當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有利條件消失,香港的奇蹟只會打回原形。所以我覺得上述的有利條件是香港經濟起飛的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英國對香港經濟起飛的作用甚微,法治之類的貢獻我認為只是上述有利條件之錦上添花,當上述條件消失,香港內部制度因素恐怕無用。

關於第2點,首先,其實在後面的discussion(沒有錄音)Sodium亦問過這個問題,我想再詳細解釋一下。無錯,客觀而言,一致對外對鞏固內部團結有可能有幫助,但究竟這是intended consequence還是unintended consequence則需要按每一事件的context去判斷,隨意按一己的喜惡去assign actorintention未免顯得太武斷。況且,不單是中國政府(或是specifically共產黨),日本政府(或是specifically自民黨)、美國政府(或是specfically民主黨)都可合理推論有轉移國內矛盾視線的intention,為何單指中國有此情況? 另外,以我的理解,區刀的推論是: 大陸政治、經濟矛盾愈來愈多 & 大陸經濟嚴重依賴外資投資設廠外資基於工資上升而開始撤離-->人民對中央感到不滿-->中央需要鼓動民族主義以減少內部矛盾 (如上所述,這種推論方式在世界各國都大體適用,而鑒於區刀只提中國,不提美日,我估計他其實還有一個不明言的assumption: 中共in essence是不可能得民心的中共的政權永遠不穩定-->中共永遠有intention去轉移視線,而這個assumption亦未必貼近現實,亦有tautology之嫌)。其一,「大陸政治、經濟矛盾愈來愈多」是一個empirically verifiablestatement,怎可能單憑印象(開個微博睇下)就能確定?這與我上次UCB談到的hea做式問卷調查無分別,非常容易有confirmation bias(如果不懂,請找wiki,再有興趣,可以看一下cognitive dissonance理論,這有助於了解confirmation bias)。其二,即使在微博等網絡或媒體上見到大陸政治、經濟矛盾真的是愈來愈多,那麼這是否真的是代表大陸政治、經濟矛盾愈來愈多? 這亦與我上次UCB談到的數據分析陷阱很有關係,因為資訊愈來愈流通(基於渠道愈來愈多)或言論鉗制放鬆或政府與民間傳達和化解矛盾的遊戲規則之改變均可令人在網絡或媒體observe到愈來愈多政治、經濟矛盾,這些原因均可解釋「網絡或媒體上見到大陸政治、經濟矛盾」這現象,「大陸政治、經濟矛盾愈來愈多」只是其中一個potential reason,如何分辨其實非常不容易,我亦不敢妄下判斷,但起碼不應jump to conclusion。其三,大陸嚴重依賴外資投資設廠之說亦不可靠,我個人認為(是主觀判斷,不過是基於最近4-5年來日日看FTNY Times和其他新聞的判斷)不然。目前大陸的本土廠商成功佔領本土市場,逐漸將外資逼走(有興趣可參看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595001-life-getting-tougher-foreign-companies-those-want-stay-will-have-adjust-china),將會有越來越多大陸公司開始從上游設計、研發到下游零售一腳踢,這既能夠配合大陸產業升級轉型,亦能夠保持就業。而中國其實在近幾年的經濟增長已經被出口拖了後腿,仍有如此表現,已經遠比歐美為佳。再加上剛剛在上年(2013),大陸第三產業(服務業)GDP比重第一次超越第二產業(工業),其實足可說明大陸正從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以前要在某一行業取得龍頭地位,是「得歐美市場者得天下」,現在開始變為「得歐美市場者不足以得天下」乃至「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其四,即使真的是「大陸政治、經濟矛盾愈來愈多」,這不一定自動轉化為對中央政府的systematicfundamental legitimacy crisis,這要視乎未來如何改革(尤其是司法體系)。因此目前只能視乎每個人的樂觀或悲觀程度,但是我是樂觀的。

3點方面,頭一句我認為有其道理,但大陸不單只上太空,還有很多,但我在此不討論。另外,「日本人80年前已能大量製造航空母艦和戰機,莫非你以為人家現在不會做?別傻了,現在全球最大的船都是日本製造」這一句,吐槽點太多了,基本上略懂軍事的人都會不以為然。我為免在UCB中討論得過於technical,沒有討論過航空母艦的科技細節。二戰航空母艦和戰機的操作方式、科技水準以及價格相差太遠了。舉個簡單例子,二戰航空母艦的艦隻設計基本上是在當時巡洋艦的設計上修改而成,在其上覆蓋大面積甲板供飛機起降,當時螺旋槳飛機多可自行從航空母艦上起飛,那時候日本的航空母艦甲板甚至是木板拼成(其實當時美國亦如是),直到噴氣式戰機出現,各國航空母艦甲板才一律使用鋼鋪成。另外,噴氣式飛機需要更大推力,才有了彈射器的出現,這基本上是英美的專利,蘇聯當年研發航空母艦時因為蒸汽彈射器研製不順,才使用現在遼寧號的滑躍式甲板。因此二戰的科研經驗和科技對現在研發航空母艦,基本上無幫助。我在discussion提過,二戰經驗最珍貴的是人員組織、流程編配、戰術經驗等,這些都與科技無關,而的確這些日本都有而中國沒有。除此之外,相反的是,我認為大陸在民用科技方面進步極大,未來5-10年將會逐漸在各行各業,信心和根據與上一段類似,而且技術轉移亦異常地繁多,不能一概而論。而大多軍事愛好者都清楚,大陸軍事科技基於長期受封鎖,一直都苦苦掙扎,核心技術如引擎(飛機、坦克、戰艦)、電腦、特殊零件(消音瓦、螺旋槳)、系統整合等都只能向少數國家購買或自行研發,所以大陸在軍事科技上雖然相對較為獨立(指上游研發到下游生產),但其先進程度相較歐美有一段距離(雖然已經迅速收窄中)

有關第4點,我想指出,希望保護海外航道,這是合理的,始終這與自身經濟有重大關係。只要想一下,國際航道是國際貿易的基石,是public goods,一直以來中國都被西方國家指責為國際貿易的free-rider,沒有像美國一樣出錢出力保護國際航道,只顧做貿易賺錢。現在嘗試令國際貿易的efficiency更佳,卻又要被指海外擴張,那麼大陸要如何做才能平息指責? 繼續做free-rider? 抑或索性重新經濟鎖國? 希望區刀能夠清楚說明一下中國如何做才能避免批評的threshold所在,即是說明一下中國如何做才不是海外擴張霸權,如何做才是海外擴張霸權,以方便討論,並避免出現「入硬你數」的討論方式。還有一點是關於軍事發展,我這一次UCB沒有時間詳談,但我在最後一部份「未來的衝突?(Slide 28-34)有所提及,戰爭是政策的伸延,所以你可以在威瑪德國、現在的日本、中國和美國的武器發展、訓練以及部署看到其戰略目的,簡單而言,一個國家研發戰略轟炸機不會為了戰略防禦(如果不懂何謂戰略,請參看wiki)。如果你有留意大陸最新研發的海陸空武器,而且有一點軍事知識,就會明白大陸想要的武器、其組織方法及部署只是適合在目前控制範圍附近地區作戰,像美國一般攻打半個地球之外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是不可能的,即使所有目前所有研發中的武器齊備,我都非常懷疑大陸是否有能力打一場像福克蘭群島這種中小型規模的海外戰爭。因為始終大陸的遠距離軍力投射能力近乎零,亦沒有任何海外基地或海外盟國。所以簡而言之,目前對大陸而言,海外軍事擴張是不能也,非不為也。而基於大陸的軍事發展路線圖,我亦認為大陸亦無意圖作海外軍事擴張。

最後再提一個有趣的觀察,區刀喜歡提到大陸媒體(似乎暗示為官方代表),我覺得頗為無稽和無意義。這與我留意到西方媒體的習慣有相似之處,它們指由於環球時報是政府擁有,而被認為是官方喉舌。但其實從異常保守兼有小報風格的環球時報到非常自由派的南方都市報,基本上所有大陸媒體都是由各級政府擁有的,可見即使全為國有,大陸的媒體風格和取態也可以非常diverse,為何只cherry pick其中一些媒體的報導? 我不知道區刀是否也沾染這種習慣,但希望所有意圖客觀地了解大陸的朋友,盡量看得diverse一點,以免有confirmation bias

Ben

1 則留言:

  1. 沒有參加該次 UCB,僅就 Ben 最後關於環球時報一點提點意見。
    環球時報被視為中共喉舌,我認為並非沒有理由的。誠然,基於大陸政治環境,所有媒體都屬中共所有。但環球時報與其它媒體 (如被提及的南方系) 有一點不同的是,環球時報是由中共黨報 - 人民日報所創辦並直屬於人民日報,這與由地方政府掌握的南方系極為不同。而人民日報社評作為政治風向標,是中共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現象,並不能說是偏見。
    同時,中宣部曾要求所有內地媒體刊載環球時報在2013年就南方周末事件所發的社評 [1],這亦反映了環球時報的半官方色彩。

    [1] http://www.botanwang.com/node/5320, http://www.botanwang.com/node/537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