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對第廿六講的意見/筆記---Adam Fok

(Ben: 如我有詮釋錯誤請不吝指正,謝)

人若嚮往「啟蒙」,他必然會認為「蒙昧」是負面的。康德說啟蒙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諸自己的不成熟狀態」,暗中預設了「蒙昧」的本質。至於如何啟蒙,他認為我們應該「獨立使用理性」。與康德相隔多年的福柯則指出要以「批判」的態度表現理性的不合理,以防啟蒙變成另一神話。

喜歡邏輯的朋友或會對這句陳述有興趣:「執著於啟蒙本身,啟蒙就成為一種蒙昧,必需予以啟蒙」。這句陳述指出若啟蒙是對的,那麼所有觀點──包括啟蒙本身──都不可能有立足之處。除非我們把「啟蒙」提升至絕對正確不容挑戰的地位,它就可超脫邏輯限制,但這樣做「啟蒙」則會拖著宗教的影子。

「啟蒙」也帶著「沒有終點」的迷茫感。這源自兩個面向:一是人類未知自己是否已經完全地把所有「蒙昧」打破,二是我們所謂「啟蒙」可能只是鐘擺循環往復的過程。講者提到一個很妙的說法:「猜不準的救贖」。

若把「啟蒙」放在現世,一個重要的「啟蒙」方向是「使人愈來愈擁有找尋幸福的人權,變得更自由、平等」。美國獨立宣言體現了這個目標:
我等之見解為,下述真理不證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轉讓之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原意為:擁有私人資產之權)。(Quoted from Wikipedia) 
(不過,黑人算是爭取到人權的日子卻是在此宣言發表約200年
於是這種精神成為「立足點」(不證自明),人民在有限的資源及人性的醜惡之下努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今天有尊嚴自由的生活,得著於祖先的犠牲。不過,當人過於自由,卻會造成空虛問題,沙特說「人是被詛咒而得到自由」,講者亦提到自由帶來的空虛是「啟蒙」的一種變質。所以「啟蒙」一路走來,並不是單純地奔向絕對自由,而是一邊走向自由,一邊找出有甚麼束縛是必需及破除,這也需要批判思考的幫助。

有些人喜歡自由,有些人喜歡束縛,人類的思想走向多樣化,可說是「啟蒙」的後果。福柯察覺到以上情況,認為我們不能以全面統一化的理論去處理對人類的理解。他也洞察了當統一化的理論客觀地看「人」,為人類的思想強加屬性時,其實這些理論也影響了「人」,會使他們的行為向該理論傾斜,進而強化了那些理論。這是社會科學學說對人類的束縛。所以,起碼有三種東西指導著我們的行動:自身理性、自然律則與社會習俗及學說。當我們放棄以全面化理論去看「人」,就會如福柯所說:「我們永遠都在起點徘徊」,這與「沒有終點」的啟蒙互相呼應。

有時會想,下一次重大的「啟蒙」會是甚麼?我有機會參與其中嗎?觀乎歷史,政治、宗教、科學觀都分別受到「啟蒙」的洗禮。這三者近況如何?政治方面,民主制度似乎屹立不倒;宗教方面,不管它受到甚麼挑戰,它始終有其自圓其說的能力;科學一方面會繼續改善人類生活的條件去創造下次啟蒙的可能,一方面修正我們的世界觀,增加人類了解自然的驕傲感。

我的信念裡,認為人類的同理心並不是一種蒙昧,所以我以喚醒同理心為目標,然後審視何者需要被「啟蒙」。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所希望的「啟蒙」是打破資本主義的囚牢。城市人所追求的不再只是錢及私有財產,視工作為一場投入的競爭遊戲而不是生命的重心,也不會因為財產問題導致紛爭。他們得到幸福的方式並不是建築於別人的苦痛之上,而是會從幫助他人得到幸福,也不會擔心因為幫助他人而使自己受害。這是妙想天開嗎?假如先賢們想也不敢想,就沒有人生而平等不證自明的豪言壯語。我相信那是建基於人類對同伴的關懷,也相信我們這一代要繼續向這個目標邁進。




順道為中大的通識沙龍做宣傳:
報名
通識沙龍2010-11:「寫給當代的經典」 
GE Salon 2010-11: Classics for Today
2012年起,中文大學將推出一年級學生必修的「通識基礎課程」,讓同學循閱讀經典的門徑,與人文對話,探索美好人生與理想社會,與自然對話,走進科學與知識的世界。課程已適用於2010年起的中六入學生。
為配合課程發展,推動校內外閱讀經典的風氣,本學年通識沙龍繼續以「寫給當代的經典」為題,邀得專家學者主講,透過中西人文與科學經典,探討人類社會歷久常新的大問題,反思現現代人生與現代社會的境況。誠邀各位師生校友參加各次沙龍講座,一同體味經典世界的廣遠豐姿。
第八節 Session 8 
何謂啟蒙:從康德到傅柯 
講者 Speaker:劉國英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哲學系)
          Prof. Lau Kwok Ying (Dept. of Philosophy, CUHK)
粵語主講  In Cantonese
日期 Date1 / 4 / 2011 (Fri) 
時間 Time7 - 9 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科學館1號演講廳 
Venue: LT1, Science Centre, CUHK
費用全免,歡迎所有人士參加  Free admission, all are welc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